2025一文睇清賣樓費用、賣樓律師費及印花稅
本文關鍵重點
- 賣樓需考慮多項成本,包括地產代理佣金、律師費、印花稅及可能的罰息和違約賠償,若涉及投機性交易還需繳納利得稅,業主應謹慎規劃,避免忽略相關支出,確保交易順利完成。
- 香港賣樓律師費用約為5,000至10,000港元,涵蓋買賣合約、樓契登記、按揭契及相關雜費,費用受物業價值、交易複雜性及律師經驗影響,高價值物業需額外支出;部分律師事務所提供彈性收費方案,降低業主法律成本。
- 香港物業交易需繳納從價印花稅(AVD),額外印花稅(SSD)及買家印花稅(BSD),但SSD與BSD已於2024年取消,降低稅務負擔;最新政策也將400萬港元或以下物業的AVD統一為100港元,首次置業者受惠最多,買家應了解稅率影響以妥善規劃預算。
- 香港印花稅受到物業類型、買家身份、持有期限及繳稅時效等多因素影響,不同情況適用不同稅率,例如住宅物業稅率隨買家身份變化,非住宅物業無需繳納額外印花稅,遲繳則面臨罰款,買家應做好預算規劃以確保交易順利完成。
在香港進行賣樓交易並不簡單,整個過程涉及處理法律文件、簽署契約及計算稅務等多方面事宜。當中,律師費是賣家在交易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項重要成本。下文將為您詳細介紹賣樓費用、賣樓律師費及印花稅。
賣樓成本不可忽視
許多業主認為賣樓只需等待收錢,實際上賣樓同樣需要準備一筆相關費用,包括地產代理佣金、律師費及印花稅等。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份「賣樓費用清單」,幫助業主更好地規劃賣樓開支。
地產代理佣金的安排
不少業主會選擇地產代理協助出售物業,以節省時間和精力。建議業主委託持牌的地產代理,並簽署《地產代理協定》。通常,代理佣金為成交價的1%。簽署協定時,需注意以下幾點:協議的有效期、佣金支付時間以及委託形式(如「獨家代理」或「非獨家代理」)。若選擇獨家代理,即使透過其他代理完成交易,獨家代理仍可能向你收取佣金。佣金通常為成交價的1%,實際金額取決於雙方協議內容。透過專業代理協助放盤,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,但需將佣金費用納入賣樓預算中。此外,需了解代理是否同時代表買賣雙方,若是,代理需向雙方披露所收取的佣金金額或比率。
賣樓律師費的計算
在香港,物業買賣需要由律師處理相關法律文件,律師費用一般約為1萬港元左右,視乎交易的複雜程度而定。律師工作包括草擬買賣合同、樓契登記、按揭契及土地查冊等。如果物業仍有按揭,還需支付贖契費用;若業權文件不齊全,需額外支付補契費用,一般為數百港元。
賣樓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
在物業交易中,政府會徵收印花稅,主要包括「從價印花稅」、「額外印花稅」及「買家印花稅」。其中,額外印花稅適用於賣家持有物業不滿三年的情況,稅率因持有時間長短而異:6個月或以內為20%,6至12個月為15%,而12至36個月則為10%。賣家需根據持有時長計算額外印花稅,避免低估稅務成本。
投機性賣樓需繳利得稅
根據《稅務條例》,若賣樓行為被認定為屬於生意性質的投機活動,需繳納利得稅。這取決於賣家的交易背景、動機、財務安排及持有物業的時間等多方面因素。若物業買賣被視為投機行為,相關利潤將需課稅,因此業主在出售物業時應謹慎規劃。
注意罰息期的手續費
若賣樓涉及按揭物業,業主需確認是否仍處於罰息期內。大部分按揭合同規定,若在罰息期內提前還款,銀行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。罰息期通常為1至3年,具體費用依按揭金額及銀行條款而定,業主需將此成本計入賣樓預算中,以免忽略相關支出。
違約帶來的賠償風險
賣家若在簽署臨時買賣合同後反悔,可能需要承擔違約責任。買家可以提出訴訟,要求賠償雙倍訂金、買家代理佣金及律師費等。若賣家未能完成正式買賣合同,需賠償買方雙倍訂金、買方的律師費及代理佣金。因此,簽約前需謹慎考慮,避免不必要的損失。
賣樓是一個需要仔細計算成本的過程,從律師費到印花稅,再到可能的罰息和賠償費用,業主都需提前做好規劃,才能確保交易順利完成。
相關內容: 一文掌握離婚前資產轉移風險、避免財產被分割方法
相關內容: 離婚財產分配女方一定分一半身家?

香港賣樓過程中的律師費用
在香港,進行物業買賣時,律師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。律師費主要涵蓋三部分內容:草擬買賣合同、處理樓契登記以及按揭契的相關事宜。通常律師費用介於幾千至一萬港元不等,此外還包括土地查冊費、贖契註冊費和其他雜費(如交通費及列印費用)。作為賣方,需確保業權檔案完整,若有缺失,律師會協助在土地註冊處申請補契,費用一般為數百港元。
賣樓律師費用的結構
在賣樓的過程中,律師費用涵蓋了多項服務,每一項都與交易的合法性和順利進行息息相關。首先,律師需要為買賣雙方準備臨時和正式買賣合約,確保合約條款清晰並符合法律規定。其次,律師會檢查樓契,確認賣方擁有物業的合法出售權,並保證物業不存在任何未解決的法律糾紛。
此外,律師還需協助申報及繳納印花稅,這是房地產交易中不可避免的開支之一。完成交易後,律師負責將物業的轉讓契約正式登記,確保買方成為新的合法業主。若買方需要申請按揭貸款,律師還需處理按揭契約,確保相關文件符合銀行的要求。
這些服務的費用會因物業的價值和交易的複雜性而有所不同。例如,高價值或商業用途的物業往往需要更多的法律支援,導致律師費用相應上升。
律師費用的影響因素
律師費用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,其中物業價值是關鍵之一。通常來說,物業價值越高,律師費用也會隨之增加,這是因為高價值物業通常涉及更複雜的文件處理和更多的潛在風險。
此外,交易的複雜性也會影響律師的收費。如果交易涉及多方協議、未解決的法律糾紛,或需要處理特殊的稅務問題,律師處理的工作量將明顯增加,費用自然會更高。而律師的經驗和聲譽亦會影響價格,經驗豐富的律師通常能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,但收費也較高。同時,物業所在的地點也是一個重要因素,例如在香港核心地段,因交易需求高,律師費用可能會相應提高。
香港律師費的市場變化
近年來,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變動也影響了律師費用的走勢。一般來說,處理一宗普通住宅交易的律師費用大約為5,000至10,000港元。然而,若涉及高價值或商業物業,費用可能會顯著增加。
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,部分律師事務所開始採用更靈活的收費模式,例如根據交易金額按比例計算收費,或推出綜合服務套餐,涵蓋從合約草擬到印花稅申報等多項服務,並提供折扣優惠。這些措施不僅讓業主有更多的選擇,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法律成本。
相關內容: 為什麼離婚律師費用昂貴?
相關內容: 離婚聘請離婚律師的好處及重要性

香港賣樓印花稅種類
在香港購買物業,除了需要考慮樓價、裝修費用、律師費及地產代理佣金等開支外,印花稅也是一項不可忽略的重要費用。準買家必須對印花稅的分類和計算方式有清晰的了解,從而準確預算相關支出,避免因印花稅金額超出預算而影響交易的順利進行。
印花稅的定義與作用
根據香港《印花稅條例》的規定,在香港進行物業買賣時,買家需要向政府繳納印花稅,這是一種必須支付的稅項。若未支付印花稅,有關交易文件將不具備法律效力,尤其在處理法律糾紛時,法庭可能不會受理這些文件。物業交易中的印花稅主要分為三類:從價印花稅 (AVD)、額外印花稅 (SSD)及買家印花稅 (BSD)。不同類別的印花稅適用於不同的交易情況,買家需要根據自身的購買條件了解相關規定。
從價印花稅 (AVD):買樓的必須支出
從價印花稅(Ad Valorem Stamp Duty,簡稱AVD)是物業轉讓過程中需要繳納的重要稅項,其稅率會根據買家的身份有所不同。對於香港永久居民並且首次置業的買家,可以享受較低的印花稅稅率,從0.01%至4.25%不等,具體金額取決於物業價值。例如,購買價值700萬港元的住宅物業,稅率為3.75%,即需繳納26.25萬港元的印花稅作為買樓成本的一部分。
過去,非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需要繳納高達7.5%的印花稅。然而,隨著2024年2月28日政策的變動,非首置印花稅已經被全面取消,買家不再需要額外支付這筆開支,這對於已有物業但希望再添置房產的買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。
短期炒賣的額外印花稅 (SSD) 已成歷史
額外印花稅(Special Stamp Duty, SSD)曾是香港政府為打擊短期炒賣行為而推出的「辣招」。該稅項規定,若買家在購買物業後的24個月內將其出售,需根據持有時間繳納高達20%的印花稅。具體而言,持有6個月內轉售需繳納樓價的20%,6至12個月內為15%,而12至24個月內則為10%。
這一政策有效遏制了物業市場的短期投機行為,但也增加了業主在禁售期內出售物業的成本。然而,隨著2024年2月的政策調整,SSD已經被正式撤銷,業主在出售物業時不再需要考慮禁售期的限制,這也為物業市場帶來了更多的靈活性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在SSD生效期間,某些情況下也可獲得豁免。例如,物業在近親之間轉讓、因法庭命令進行的轉讓(如離婚或遺產分配),以及居屋轉名或送契的情況均可免繳SSD。近親的定義包括配偶、父母、兄弟姐妹及子女,而祖父母和孫兒則不被視為近親,除非父母已離世並經稅局特別批准。
買家印花稅 (BSD) 的取消對市場的影響
買家印花稅(Buyer Stamp Duty, BSD)曾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買家徵收,稅率為樓價的7.5%。這一稅項的設立旨在抑制境外投資者對香港住宅物業市場的影響,但隨著2024年政策的更新,BSD已經全面取消。對於一般香港買家而言,這項稅務政策的變更影響不大,但對於境外投資者和公司買家來說,則意味著進入香港物業市場的門檻降低。
多種印花稅的計算方式
需要注意的是,從價印花稅(AVD)、額外印花稅(SSD)和買家印花稅(BSD)在過去是獨立計算的,這意味著某些買家可能需要同時繳納多項印花稅。例如,若一名香港永久居民以公司名義購買一個價值800萬港元的住宅物業,在政策撤銷前,他需要支付7.5%的從價印花稅(60萬港元)及7.5%的買家印花稅(60萬港元),總稅額達120萬港元,相當於樓價的15%。這對買家的財務負擔非常沉重。
政策變更帶來的便利
隨著多項印花稅的取消,買家在購買物業時的稅務負擔大幅降低,特別是對於非首置買家與投資者而言,這一變化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。同時,首次置業的買家仍可享受從價印花稅的優惠稅率,進一步降低置業門檻。
從價印花稅(AVD)的新規範
從價印花稅一直是買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稅項,根據最新調整,第2標準稅率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。這項政策將原本僅適用於300萬港元或以下物業的優惠範圍提升至400萬港元,對於中小型物業的買家來說大大減輕了稅務負擔。這一調整預期能惠及更多首次置業人士,特別是一些希望入市的家庭,讓他們有更多的財務靈活性。
印花稅的種類與最新政策
在2024年2月28日,財政司司長宣布了一項重大變革,立即全面取消了三種主要的印花稅,包括買家印花稅(BSD)、額外印花稅(SSD)以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(NRSD)。這項措施對住宅單位的交易影響深遠,使買家能以更低的稅務負擔進行物業買賣。
儘管如此,物業交易中仍保留了從價印花稅(AVD),並分為多種稅率以應對不同的交易情況。這些印花稅的規範和計算方法看似複雜,尤其對首次置業者來說,了解相關細節可能會感到困難。然而,對於買樓印花稅的準備,其實只需掌握幾個主要影響因素,就能清楚知道需要預留的稅費金額,從而避免財務上的措手不及。
《2025財政預算案》的新變化
2025年,香港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對印花稅稅率作出了調整,特別是針對從價印花稅 (AVD)。根據最新政策,所有成交價在400萬港元或以下的物業交易,從價印花稅統一調整為100港元。此項修訂大幅降低了部分買家的稅務負擔,對首次置業人士來說尤為有利。
掌握印花稅計算的關鍵
印花稅的高低主要受四項因素影響,包括物業價格、買家身份、物業是否屬於住宅用途,以及持有物業的時間長短。清楚了解這些條件後,買家便能準確計算自己的稅務支出,從而更好地規劃買樓預算。對於有按揭計劃的買家,也可透過物業地址比較不同的按揭方案,進一步優化財務安排。
相關內容: 香港改姓手續及改名契小知識

香港賣樓印花稅影響因素
印花稅如何受物業類型影響
在買樓過程中,印花稅的計算方式首先取決於物業的類型。住宅物業與非住宅物業(如工廈、商廈、地舖、車位等)所需繳納的印花稅規定有所不同。例如,對於非住宅物業,買家需按照從價印花稅(AVD)的第2標準稅率繳稅。以240萬港元的車位為例,稅率為1.5%,需支付36,000港元的印花稅。無論買家是首次置業還是已有其他物業,非住宅物業的印花稅計算方式均保持一致,且不會涉及額外印花稅(SSD)。
相比之下,若購買住宅物業,稅率則更為複雜,還與買家身份密切相關。買家需根據自身條件了解適用的稅率,以準確計算所需支付的稅款。
買家身份對印花稅的影響
買家的身份是決定印花稅金額的關鍵因素之一。對於香港人且為首次置業者,從價印花稅將按第2標準稅率計算。例如,購買一個價值600萬港元的住宅物業,需要支付135,000港元的印花稅(稅率為2.25%)。
然而,若買家已擁有其他物業,則需按第1標準稅率繳納印花稅,稅率為7.5%。以同樣價值600萬港元的物業為例,印花稅將高達45萬港元。若買家為非香港居民,或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,除了7.5%的從價印花稅外,還需額外支付7.5%的買家印花稅(BSD),使總稅率達到15%。例如,購買600萬港元的物業,總稅額將高達90萬港元的從價印花稅加90萬港元的買家印花稅,共計180萬港元。由此可見,買家身份對印花稅支出的影響非常顯著。
賣出物業期限與稅務影響
如果買家計劃出售住宅物業,需特別留意持有物業的時間長短,因其直接影響額外印花稅(SSD)的稅率。持有物業6個月以內轉售,稅率為20%;持有6至12個月的稅率為15%;持有12至24個月的稅率則為10%。例如,若物業以800萬港元出售,6個月內需繳納的額外印花稅高達160萬港元,而持有12至24個月則僅需支付80萬港元,稅額差距達一倍之多。
值得注意的是,非住宅物業如工廈、商廈、地舖及車位等,則無需支付額外印花稅(SSD),這對於非住宅物業投資者來說是一大優勢。
遲交印花稅的後果
買家在完成物業交易後,須於簽訂交易協議或轉易契後30日內繳納印花稅,逾期未繳將面臨罰款。若遲交不超過1個月,罰款為應繳稅額的2倍;遲交超過1個月但不超過2個月,罰款為稅額的4倍;若超過2個月,罰款則高達稅額的10倍。
然而,若買家能提供合理解釋,證明延遲繳稅並非蓄意,印花稅署有可能酌情減免部分罰款。罰款的減免通常按照「14% x 應繳印花稅 x 逾期日數 / 365日」計算,最低罰款為500港元。例如,若應繳印花稅為100,000港元,逾期45日,罰款將為1,726港元。買家需以書面形式向印花稅署提出申請,才有機會獲得減免。
預算規劃的重要性
在計劃入市買樓時,買家需要將印花稅納入整體財務安排,並仔細計算相關稅項。了解印花稅的收費標準以及最新政策變化,有助於準買家更精準地掌握買樓成本,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因額外開支而影響購買計劃的順利執行。印花稅雖然只是買樓成本的一部分,但其金額直接關係到整體預算,買家應充分準備,確保財務無後顧之憂。
相關內容: 離婚後公屋的住屋安排
相關內容: 香港伴侶出軌離婚、財產、分身家及贍養費問題分析
免責聲明
- 本網站所提供的所有資訊僅供參考之用,並非旨在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諮詢或意見。若使用者需針對特定情況尋求法律建議,應直接諮詢專業律師以取得適切的法律協助。詳情可參考香港大學社區法網: https://www.clic.org.hk/zh
- 鑑於每宗個案情況有別,文章僅供參考,如有相關疑問,應向專業法律人士尋求意見。
- 對於本網站內容的即時更新、準確性或完整性,無法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,無論是明示或暗示。使用者在依賴本網站資訊進行任何行動前,應自行進行核實與評估。

有關香港賣樓費用的常見問題
Q: 賣樓時需要支付哪些主要費用?
A: 賣樓主要費用包括地產代理佣金、律師費、印花稅、可能的罰息費以及其他雜費如樓契補充費用。
Q: 賣樓時的地產代理佣金一般是多少?
A: 地產代理佣金通常為成交價的1%,但具體金額可依雙方協議而定。
Q: 什麼是律師費,為何在賣樓過程中需要支付?
A: 律師費是處理買賣合約、樓契登記及其他法律文件的費用,通常約為5,000至10,000港元。
Q: 賣樓涉及的印花稅有哪些?
A: 印花稅主要包括從價印花稅(AVD),若物業持有少於三年出售,可能需要繳納額外印花稅(SSD)。
Q: 若物業仍處於房貸階段,賣樓時是否需要額外付費?
A: 是的,若物業仍有房貸,需支付贖契費,銀行可能會另外收取罰息費,尤其在罰息期間內提前還款。
Q: 賣樓時需要避免哪些違約風險?
A: 賣家若簽署臨時合約後反悔,可能需承擔違約責任,包括賠償雙倍訂金及買家律師費及代理佣金。
Q: 賣樓的律師費會因為什麼因素而增加?
A: 律師費可能因財產價值、交易複雜度及是否需要補契等情況而增加。
Q: 什麼是額外印花稅(SSD),何時需要繳交?
A: 額外印花稅適用於物業持有不到三年的情況,稅率依持有時間長短在10%-20%之間,但已於2024年取消。
Q: 簽署地產代理協議時需要注意什麼?
A: 需注意協議的有效期限、佣金支付方式及是否為獨家代理,獨家代理可能即使未完成交易也要求支付佣金。
Q: 如何避免賣樓時因印花稅不足預算而影響交易?
A: 賣家應事先了解印花稅規定及計算方式,並將可能的稅務支出納入整體賣樓預算。

如何讓婚姻變得更快樂、預防離婚?
婚後不快樂有時是因為雙方的原因,要讓婚姻變得更快樂,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法:
加強溝通
與另一半保持開放、真誠的溝通,分享彼此的感受、想法和需求。了解對方的需求,並尋求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互相支持
在對方遇到困難時給予支持,並在對方取得成就時表示祝賀。這樣可以增強彼此的信任和親密感。
共同創建美好回憶
與另一半共度美好時光,創建共同回憶。可以計劃旅行、參加活動或舉辦家庭聚會等。
保持尊重和感激
尊重對方的觀點和選擇,並對對方所做的付出表示感激。這有助於維護雙方的尊嚴和自尊心。
保持生活節奏與平衡
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的節奏,確保雙方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彼此。適當的休息和放鬆對婚姻關係的維護也很重要。
增進浪漫和親密感
定期舉辦約會或創造浪漫時刻,以增進彼此的親密感。可以送禮物、寫情書或安排特別的晚餐等。
尋求專業幫助
如果雙方在解決婚姻問題方面遇到困難,可以考慮尋求心理治療師、婚姻顧問或法律專業人士的幫助。
通過以上方法,希望能夠幫助你和另一半在婚姻中實現更快樂、美好的生活。
最後一步
世事常變,人也會變。如果結婚後你愛的人已變得再無法一起生活,甚至遇到家暴問題,感到無法處理的話,新活事務所可以幫助你改變現狀。
相關內容: 香港家庭暴力定義、影響及求助方法
新活事務所
我們用心處理個案,與你共進新生活。
我們知道面對無法挽回的婚姻破裂的感覺,我們希望在這個困難的時候為客戶提供正確的優質離婚諮詢和服務,以便他們儘快解決這些困難局面,恢復正常生活。
我們提供專業離婚咨詢服務,能辦理最快申請離婚方法,過往處理不少離婚案例,無論是中港離婚、撫養權申請、膽養費、保護監管令或財產分配均有豐富經驗。我們提供一站式免費咨詢服務,為您解決一齊繁瑣及重要事項。
💡更多離婚程序小知識:
相關內容: 要怎樣才能申請離婚?
相關內容: 香港離婚調解瞭解流程及其好處
相關內容: 認清離婚程序中常見的錯誤,別讓情緒主導
相關內容: 香港離婚外遇及出軌知識